为什么,失业集中爆发在2025年?
2025 年,工作危机如潮水般袭来,很多人猛然惊觉 “饭碗” 不稳。但这危机并非突然降临,实则是多年积累的 “隐患” 集中爆发,戳破了众人对职场的 “美好幻觉”。
硕士毕业在 2024年经历裁员,老东家表面光鲜,背地里却悄然缩编。一波波裁员后,轮到作为新人的我时,部门连 “遮羞布” 都不盖,直接在转正答辩后给出“不符合岗位需求”的荒诞理由,之后通知自己走人。经历了几个月的空窗期后,投了大量简历要么已读不回,要么给人事刷了业绩,因为想在原本的行业继续深耕,便找了家初创公司,之后的一年,因项目问题,工资延迟发放、打低绩效,最后都以 “走人” 收尾 。
如今,身边不少朋友赋闲在家,网上关于失业的讨论也多了起来。大家这才惊觉,失业的人怎么突然这么多。其实,职场 “退潮” 早已开始,前几年,企业收缩业务,员工敢怒不敢言,媒体也弱化报道,怕引发更大波动。到 2025 年,不是情况才变差,而是遮掩不住了。当自己没收入、朋友失业、楼下便利店关门,才真切感受到问题已迫在眉睫 。
人们曾有个错觉:只要不提及,危机就不会发生。可现实不会给缓冲时间,岗位持续消失,工资不断缩水,消费市场愈发冷清。很多公司看似在运营,实则勉强维持“体面”,裁员不赔偿,用各种花样变相淘汰员工,员工连句交代都没有,可能还在坚持工作,后台已把人 “除名” 。
沉默的人越来越多,2021 年还有人在平台讲裁员故事,2022 年有人晒裸辞计划,到 2025 年,连吐槽的都没了。大家憋着情绪,怕多说几句,连日常开销都承担不起。但情绪能憋,现实的压力憋不住,房租、孩子学费、车贷,不会因 “状态差” 就暂停 。
面对失业,并非所有人都躺平。有人熬夜考证,为未来博出路;有人跑外卖,用体力换收入;有人回老家开餐馆,尝试创业。这些举动不一定能彻底改变命运,但体现着 “不认命” 的倔强,哪怕只有一条路,也愿意走一走,总好过坐以待毙 。
当下最难的,不是找不到工作,而是不知未来方向在哪。岗位不稳定,行业信息杂乱,看似机会多,靠谱的却少。朋友圈看到朋友换了新公司,没过多久发现是被调岗又边缘化;听说某行业回暖,入职后部门很快解散 。
来源公众号:过往皆为序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