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长,一个平凡却又独特的人物,在鲁迅的笔下鲜活地跃然纸上。她没有名字,身份卑微,只是周家的一个保姆,然而她却以自己的方式,在鲁迅的童年时光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。

阿长生得黄胖而矮,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,还竖起第二个手指,在空中上下摇动,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。她睡相极不好,占了大半张床,满肚子的麻烦礼节,元旦要吃福橘,人死了要说“老掉了”等等。起初,鲁迅对阿长是不大瞧得上的,觉得她有许多繁琐的规矩,还有些喜欢搬弄是非。
但是,随着时间的推移,阿长的形象逐渐发生了变化。她会为鲁迅买来《山海经》,这是别人不肯做,或不能做的事,她却能够做成功。她确有伟大的神力。谋害隐鼠的怨恨,从此完全消灭了。这四本小小的书,成为了鲁迅最为心爱的宝书,因为它们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“我”买来的,别人不肯做,或不能做的事,她却能够做成功。她确有伟大的神力。谋害隐鼠的怨恨,从此完全消灭了。
《山海经》的出现,让鲁迅对阿长的情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在此之前,鲁迅可能只是把阿长当作一个普通的保姆,虽然她对自己照顾有加,但并没有特别深厚的感情。当阿长买来《山海经》的那一刻,鲁迅感受到了阿长对他真挚的爱。这份爱超越了主仆之间的关系,是一种纯粹的、不求回报的关怀。
阿长不识字,却为了满足鲁迅的心愿,不辞辛劳地四处打听、寻找《山海经》。她不知道这本书有多难找,也不知道自己能否买到,但她还是毅然决然地去做了。这种为他人着想、全力以赴的精神,深深地打动了鲁迅。
从阿长身上,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——善良与淳朴。阿长虽然生活在社会的底层,没有受过多少教育,但她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。她对鲁迅的关爱,并非出于功利的目的,而是源自内心的真诚。她把鲁迅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,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满足他的需求。
在我们的生活中,也有许多像阿长这样的人。他们或许平凡无奇,或许没有出众的才华,但他们却以自己的善良和淳朴,默默地温暖着身边的人。他们可能是我们的邻居、朋友或者家人,他们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,在我们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。他们的爱或许不那么惊天动地,但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。
读完《阿长与〈山海经〉》,我不禁反思自己对待他人的态度。在生活中,我们常常会忽略那些看似平凡的人,对他们的付出习以为常。正是这些平凡人的善良和关爱,构成了我们生活中最温暖的底色。我们应该学会珍惜身边的人,感恩他们的付出,用同样的爱去回报他们。
阿长与《山海经》,不仅仅是一段童年的回忆,更是一份珍贵的情感宝藏。它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美好,也让我们懂得了珍惜与感恩。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,愿我们都能保留一颗像阿长一样善良淳朴的心,去关爱他人,传递温暖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