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大龄职场失意女的一些职场心得

分类:经验之谈 时间: 2025-08-16 浏览: 作者:小编

本文适合:25~32岁的一二线城市青年阅读。

分享大龄职场失意女的一些职场心得(图1)

背景:

lz在杭州,30+,一直在互联网行业,混过大中小公司。虽然也带过团队,时间不长。自认为工作能力中等,不算优秀,但也肯定不算差。过去绩效是中上这样子。这几年辗转于大中小互联网企业,然后现在目前是濒临失业,在家闲着,休病假。下面结合自己的经验,分享一些心得吧,是面向所有人的,不光是女性。

不是贩卖焦虑哈,虽然我确实也有点焦虑。但更多的是正视这些现实问题的心态,所以来总结一下。大家轻喷,也欢迎多多交流~

结论是:

要在一线或者新一线城市保持中产生活的水平,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比如要在适合的时机买房,要保持中上水平收入的工作,得有良好的工作状态,包括身体、心灵;还要在职场上找到自己的定位、位置,一步步攀升。或者自己创业也OK,那挑战只会更大。

为什么说“不容易”? 

首先,是因为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不确定。比如天灾(yq )、国家政策(比如教培行业突然没了、比如买房政策,我是在摇号政策前上的车,纯凭运气,否则我这小区万人摇我肯定摇不中)、比如行业突然不行了(例如前几年红红火火的网代,之前有多红火,暴雷就有多惨)、比如突然遇到一个pua的领导(一言难尽…)。——这些因素都是你无法控制的,任何时候都有可能遇到,然后今天还是一份别人超级羡慕的好工作,明天可能就滚蛋了。

所以大家在拥有一份看起来很不错的工作:好公司、好职位、好薪水的时候,需要保留一点危机意识:如果突发紧急情况面临失业,你目前的生活质量还能不能继续保持?甚至生存问题是否就迎面而来了?失业后还能找到与现在一样的工作吗?

在一线或者新一线月入3万+?千万别太得瑟…… 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请保持一分危机感。

当你在所谓的风风光光的大厂有高薪有好的职位,月入3万+的时候,千万别以为这是你的个人能力很强,而且以后也可以持续下去。别轻易的认为这种状态可以一直持续下去,持续很多年。你拿到的高薪,更多的还是因为这个平台,平台背后是是这个商业生态,平台提供了完善的职场升级的路线和各个级别的薪资水平,一旦你离开这个平台,想要找到同等的,随着你年龄的增大、职位升高,坑也越来越少、竞争也越来越激烈,真的未必能换到同等的。

现在到处都很卷,大厂也逐步驱逐35岁左右升不上去的人。程序员也是卷的。我身边就有大厂的程序员男生也挺焦虑的。不是一句话说你技术不行所以你才焦虑这么简单。就是越往上,职位越少,升职率说很低的。年轻的95后00后更激情更便宜,滚滚而来。30后投简历或者猎头推荐,都不容易,尤其大龄女性,甚至要在简历上注明“单身x年内没有婚育计划”……

临近35岁,有时会羡慕那些体制内的同学,或许他们一开始收入很低,升职加薪也很慢,但是那份安稳随着年纪大,变得难能可贵——此处不是推荐体制内工作的意思,每个人有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。

那怎么办呢?

1、今天的你哪怕是高薪的,也要保留一份危机感、未雨绸缪。空的时候想想自己想要过的生活是怎么样的,然后提前做一些准备。我的教训是:至少要提前2-3年就准备,而不是被逼到临界值才做功课,太被动了。建议各位可以在30岁左右就好好想清楚,自己未来要走什么样的路,过什么样的生活,然后提前准备。比如说希望35岁之后安稳,可以提前看看考公或者事业单位的报考要求、工作氛围、收入情况自己能否接受、与伴侣的分工是怎么样的。或者提前想好,如果从大厂出来,去中小厂的话,也可以提前准备。如果希望继续在职场升职做高级打工人,那要留意人际关系、行业讯息、靠谱的领导等等了,这方面我不太擅长,暂不展开。

有一句话说: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。我发现过去这些年我也是随大流、随机缘,并没有认真思考自己想过怎样的生活,最近休假几个月才在慢慢梳理。

2、(特指互联网)除非你在这家公司能每隔2-3年有明显的晋升或者发展机会(能学到东西提升自己能力),如果没有,那么跳槽的频率3年左右就可以换了。经常换坑不光是为了加薪,也是为了拓宽自己的眼界和能力、建立更广的人际关系。

有时候一家公司长久的待着,也真的会温水煮青蛙,待久了再想跳,好像有那么点力不从心(随着我年纪大了,感觉自己越来越懒得去接触新业务、去认识新同事等等,我想我不是个例吧,这种心态其实也不是很好,但客观来说就是存在了= =)。我的心理咨询师说呢,随着年纪大了,身体的激素水平自然会降低,人的情绪也会趋于稳定,我想这样的心态还是有一些生理因素起的作用吧。没有向年轻人那么热情满满了。

3、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,我想说任何东西都不是生活的全部,都不要把自己的精力、心力灌注在一件事上,有点像“鸡蛋不要放在一起一个篮子里”这个意思,不然这个篮子翻了,你真的会深受打击,非常难受。

最近一年无论我是不是自愿,我的生活里几乎只有工作了,工作强度高,每天晚上22点多才能到家,脑子里还盘旋着工作的事情挥之不去,结果落下了失眠症,吃褪黑素也没用,只好去医院开处方药(西药)。后来抑郁了。当然这有外因,也有内因。害,人还是挺需要了解自己的临界点在哪里的,无论是能力上,还是心态上。

4、反对“不要留在舒适圈”这句话。能让你长久的待着的,一定是“舒适圈”。我们需要重构“舒适圈”的定义,这个舒适圈是指良好的人际关系、良性的竞争环境、适当的压力、有适当挑战的工作内容等等,是你适当跳一跳可以往上走,但不是拼尽全力要24小时精力全花在里面才能获得你想要的。

如果一个环境让你非常不舒适,你一定要了解自己的临界点,务必“提前摆脱不舒适圈”,而不是等到你濒临崩溃再摆脱。有时候我们过于信奉网上的心灵鸡汤,例如“要尽力而为,全力以赴,要逼自己一把,不逼自己怎么知道自己有多优秀”等等,害,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,当你觉得很难受的时候,在七八十分难受的时候就要调整了,要么调整环境(外力),但是很难的话,那就调整自己(改变不了心态,离开、放弃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,我们首先要爱自己,为自己考虑)。

5、攒钱,不要过度消费,不要被消费主义牵着走。经历了这次职场危机,我开始意识到老祖宗提倡的勤俭节约才是好品质啊。平时攒点钱,关键时刻不至于很慌很乱,不至于被迫一刻不停的工作、找工作。生活我也开始学习极简主义,减少自己的消费欲望,尽量物尽其用。而且,东西少、规整清楚,也会让心灵平静舒适。

最后,所有的经历都是有意义的。要不是经历了那些挫折,也么有今天这篇文章。分享出来也是希望能给大家一点有用的信息。也欢迎多多交流~ 轻喷。

来源豆瓣:番茄


1.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,仅作为参考研究使用,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!
2. 本站积分货币获取途径以及用途的解读,想在本站混的好,请务必认真阅读!
3. 本站强烈打击盗版/破解等有损他人权益和违法作为,请各位会员支持正版!
经验之谈 >分享大龄职场失意女的一些职场心得

用户评论

加载中~